科学防疫 攻战疫情——新型冠状肺炎预防知识

浏览数量:12     作者:孙雨萱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0-02-22      来源:本站

科学防疫  攻战疫情——新型冠状肺炎预防知识

    一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状

发热、乏力、干咳为主要表现,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。少数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腹泻、结膜充血等症状。部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仅表现为热、轻微乏力等,无肺炎表现,在一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“不典型”,仅检测阳性

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,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。


   二、日常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

  (1)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,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,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。加强个人防护,外出时要佩戴口罩,人与人之间接触时,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

  (2)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,避免购买活禽,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生鲜禽肉,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,处理生鲜制品时,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,避免交叉污染。

  (3)随时保持手卫生。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;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肥皂,流水洗手20秒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;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纸巾或袖肘衣服遮住口、鼻。

  (4)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,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。注意营养,适度运动,规律作息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  (5)主动做好个人的家庭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,如有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,及时就医。家庭备置体温计、一次性口罩、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。

 

    三、寒假期间外出回来应该怎么做

寒假期间,有疫情高发地区(如湖北尤其是武汉等地区)居住史的师生,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,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,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后,师生如无可疑症状,可正常到校。

如有可疑症状(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结膜炎、肌肉酸痛等),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,及时就医,待疾病痊愈后再到学校。

    四、口罩的选用原则

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,规范使用,有效防护。

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推荐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;疑似病例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/N95防护口罩;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、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推荐佩戴KN95/N95防护口罩。

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,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,取下口罩放入回收箱中;不推荐棉布口罩或者海绵口罩。

五、如何正确佩戴口罩

医用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,正面朝外,颜色浅的一面正对脸部,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,金属条在口罩的上方。先将手洗干净,分清楚口罩的正面、反面、上端、下端后,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;将口罩佩戴完毕后,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,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,然后向下拉伸口罩,使口罩不留有褶皱,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。


六、如何正确洗手

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20秒,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。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后)、传递物品后、饭前便后、接触他人或传递物品后、体育运动后、外出后、手脏时都应立即洗手。在不能使用肥皂、没有流水的情况下,可以用含酒精达到75%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,如消毒纸巾、酒精棉球等消毒产品清洁双手。

七步洗手法口诀是:内—外—夹—弓—大—立—腕。


 



南京紫金小学微信公众号
地址:栖霞区中山门外金马路18-1号 电话:84360811  备案号:苏ICP备05016128号-1
CopyRight@2020[南京市紫金小学] All Rights Reserved